對多數的日本人來説寵物就如同家人一般。甚至有許多人會以對待自己小孩的方式來對待寵物。
放不下的毛小孩
在2019年10月12日,19號颱風夾帶強風豪雨直撲日本首都東京,當局雖發布河床沿岸居民的避難指示,居住神奈川縣60歲的男性卻因為所飼養的4隻狗無法帶入避難所,選擇與寵物留守原地,而後河川氾濫而失去性命。對於避難所無法帶寵物一事也出現了正反兩派意見。
許多日本人有著「寵物是家族成員的一份子」而非「所有物」的概念,災難來時自然也無法輕易捨棄,人們對於寵物的重視也早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行為。許多規則和服務也與時俱進,如寵物信託,老狗老貓的安養中心等服務。
我可以和愛寵合葬在一起嗎?
之前在網路分享著一則故事。在他的愛貓死去後,他將貓咪埋葬在自家的花園當中,不久後在他埋葬愛貓的地方長出一束「彼岸花」,該花語是「期待再相見的那一天」,似乎是貓咪在回應著主人的思念。寵物離世後該怎麼善後呢?如同家人一般的寵物也可以進入寺院供奉嗎?飼主與寵物可以合葬嗎?可以將寵物和我們葬在家族墓園嗎?
目前在日本絕大多數的墓園或寺院是不認可人與寵物安葬在同一處。除公共衛生的考量之外,更大的原因在於宗教上的情感抵觸。如佛教認為人和動物分屬不同世界,在死後的世界無法相互共存。然而高齡化現象,單身族、小家庭的增加,養寵物並將寵物當成家人一樣看待,已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而當寵物死亡時,自然而然的也會想用人類的方式來弔祭。
日本現在對於寵物身後事的處理共分成兩大方式。一是直接土葬,也就是在自家庭院埋葬的方式。二是委託民間自治團體或業者進行火葬,最後將骨灰安置在自宅、寵物專用的合葬墓或納骨塔、或飼主和寵物專用的合葬墓。
寵物生命盡頭的送行者們
東京都府中市舉行寵物葬禮有百年歷史的慈惠院和其附屬的多摩犬貓靈園,除平日的祭祀供養和各節日的法會之外,也設置寵物專用的火葬爐以及提供飼主與寵物合葬的納骨塔。
而在日本東京都世田谷區有著「貓寺」之稱的感應寺,在10多年前為呼應許多人對於寵物身後事的需求,開始了從祭壇誦經,火葬到祭祀安置供養的寵物生命服務。甚至派遣僧侶師傅直接到府設置祭壇並誦經。另外,也開始販賣一種在飼主墓地同一區塊內加設的寵物納骨室,以滿足部分飼主對於「人寵合葬」的願望。
現在寵物身後事的處理,除了熟悉的土葬之外,另也有樹葬、花葬、海葬、獸魂碑等種種方式。也有寵物殯葬業者推出寵物寶石,將寵物骨灰做成可佩戴的鑽石,寵物身後事也有「客製化」的趨勢。
以往,許多人希望好好送寵物一程,卻無法規管制而導致服務糾紛層出不窮,然而近年來台灣的寵物安樂園漸漸增多,法規也日漸明確。如2018年台中的「毛小孩送行法」—臺中市寵物屍體處理及寵物生命紀念業管理自治條例的上路,寵物殯葬業也有了「寵物生命紀念業」的正式稱呼,更出現了毛小孩的送行者「寵物禮儀師」的新興職業。飼主的權益受到保障之外,更多了對於寵物最後一程的尊重。
寵物生命的最後,你會選擇用什麼方式來和愛寵餞別呢?